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详情

今日快看!京冈渡:嗟岁月轮替 看桥渡共存

来源:揭阳日报    时间:2023-06-28 10:23:25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36)


(资料图片)

京冈渡位置图。阿 龙 制图

河头渡。阿 龙 摄

河头渡亭。阿 龙 摄

京浦轮渡。郑楚藩 摄

清乾隆《揭阳县志》渔湖都图上的河头渡。阿 龙 截图

京冈老渡头路。阿 龙 摄

在建京灶大桥。郑楚藩 摄

从双溪明月公园出发,沿南河北绿廊西行4.6千米,就来到一个渡口——京冈渡,这是榕城京冈连接潮阳金灶的水上交通渠道。在1996年以前,这个渡口是京冈通往潮阳两个渡口中最为忙碌的一个。1996年以后,在下游不远处,建起了一个汽车轮渡,因两渡乘载的顾客不一样,彼此共存了20多年。眼下,两渡之间,正在耸起一座钢筋水泥大桥,不久的将来,这座大桥将成为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揭阳联络线的一部分。

2023年仲夏,“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来到了这个渡口,探访一段它的前世今生故事。

京冈渡和河头渡为同一渡口

京冈渡是1991年《渔湖镇志》标注这个渡口的名字:“京冈渡:京南至潮阳灶浦,京南村所有,大型机船2艘,小型机船4艘。”

然而,1994年《京冈志》却载这个渡口为“河头渡”,并有渡亭和渡亭碑记佐证。

而清乾隆《揭阳县志》“渔湖都图”上京冈村附近标注的渡口有两个:河头渡、客埠渡。河头渡在东,客埠渡在西。清人绘制的地图,对于京冈街道一带的地貌,与我们今天在卫星地图上见到的差别较大,但于这两个渡口来看,客埠渡应为今塔脚渡,即京北村渡过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的涵元塔所在的水域,而河头渡则为《渔湖镇志》所言的京冈渡。两渡的地图,其实应为:河头渡在南侧,客埠渡在西侧。南河于此处走了一道“L”状水路,两渡恰好处于“L”的两边上。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渔湖通往潮阳的水路,在京冈虽有一西一南两个渡口,但南侧的可直达灶浦镇区乃至于潮阳县城,而西侧的则只通往金玉的港内村、溪头村等地,距金玉镇区稍远,因而南渡客流量远比西渡多得多,因此其时的渔湖人、揭阳人大多以京冈渡指称南渡,而京冈人则以较为详细的地名河头渡来区别另一个位于京冈境内的渡口。这应该就是“京冈渡”与“河头渡”同一渡口不同名字的区别。

河头渡得名于河头村

河头渡的得名,跟所在的河头村有着密切的关联。河头村是清乾隆《揭阳县志》所列渔湖都67村之一,并与京冈一并标注于都图上。

在历史的发展中,京冈孙姓逐渐拓展至河头,今京南村中的河头孙围、河头城围,沿袭了河头的名字。据2021年《古村落京冈》载,京冈孙氏第12世孙仕高迁至河头孙;第18世孙利夫迁至河头城,迁入时间当为明朝末年、清朝中叶。两围居民今全为孙姓。

自古以来,河头渡连结起潮阳的灶内村。民国以前,两岸均没有渡亭,直到1939年,北岸才建起了一座渡亭,方便乘客待渡。因其时的南河水域甚为宽阔,渡亭建于今南河绿廊靠近滨江大道一带,后来,才南移至今天渡口边位置。南移的原因,是因河滩淤积。据1994年《京冈志》载——“河头渡亭(北岸):1939年,此渡原无亭。是年才由登夫公(即孙登夫)公蒸(号召众人捐款)垫资建路亭一座。后因河滩淤积,滩涂向河心伸延,亭距渡头渐远,渡亭也再向南迁建,即现在亭址。”

而南岸的渡亭,原来是由善堂捐建的,但后来被强台风摧毁了。1991年京南村出资重建了渡亭,《京冈志》同样记载了这段历史——“河头渡南岸渡亭,原为潮普揭同安善堂所建,地点为潮阳灶浦地域。此亭于1969年7月28日被强台风、海潮刮塌,后经京冈出资重修。……1991年,京南村经与灶浦村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由京南村出资收买亭边厕池,再行把渡亭扩建,把它建为钢筋水泥屋顶,并修整渡头,供旅客车辆往来之便。……立碑一座,以记此事。”

孙大敬,20世纪90年代经常往返这个渡口,他说,他每天把家里的菜和农产品挑到对岸的灶浦市场上去卖,同时,买回一些家用物品。他说,过渡上岸后不到600米就到达市场,挺方便的。

据京南村委会副主任孙清文介绍,河头渡是京冈通往潮阳主要渡口。建国前本乡人过渡均不需付渡金。每年公开投标,中标者具小木船二只摆渡。至1953年,改为不分本乡外地,过渡一律付钱。同样每年公开投标。至1986年,开始购置大一点渡船,并修整渡头,勉强可渡手扶拖拉机和小型汽车,至1991年,较具规模建设渡头,购置船只,一般车辆都能过渡,适应其时交通需要。

京浦轮渡服务两岸经济发展

1996年,一座新的码头在河头渡南河下游900米处建成,这座命名为京浦轮渡的码头,是汽车轮渡专用码头,服务于往返两岸的汽车。当年的3月,揭阳试验区京浦汽车轮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开始运营。

京浦轮渡项目始建于1993年。其时,已经有一些小型车在河头渡过渡,但河头渡的乘载能力,显然已经不能胜任两岸的发展。

据《京冈志》载,1993年,京南村与揭阳市、汕头潮阳市灶浦镇三方合资新建榕江(京南至灶浦)轮渡码头。轮渡码头设计要求:京南与对岸灶浦各建码头一座,配轮渡船2只(每只可载8辆车),渡口辅助配套设施;修建京南码头连接榕京公路1200米长公路,原设计为40米宽水泥公路,现(1994)已修建成12米宽路面,其中8米宽为水泥路面。灶浦码头修建连接制金(金玉)潮(潮阳)线公路(今省道S234线),设计要求与京南路同。

轮渡码头开通之后,使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打开通向潮阳又一大口岸,缩短了通向广汕公路、广深高速公路里程,也使潮阳通向揭阳潮汕国际机场避免曲折迂回,大大缩短距离。

作为京浦轮渡的配套工程,由榕京公路(今环市东路)终点站向南延伸至北码头的新路,当地群众称之为轮渡路。而通往河头渡的路,则加了一个“老”字,成为“老渡头路”。

运送汽车渡江的任务“交给”京浦轮渡之后,河头渡的压力减轻了,回到了只运送行人、摩托车和手持拖拉机等小型车辆上。两渡分工有别,各自经营。

2021年,滨江大道和南河北岸绿廊建成,但为方便渡客过渡,绿廊依然保留着老渡头路和轮渡路的通过线路。

京灶大桥即将闪亮登场

就在采访组走访两个渡口之间时,一座大桥的桥墩已经在旁边耸起,这就是在建的京灶大桥。

2021年11月10日,京灶大桥项目正式开工,这座位于河头渡与京浦轮渡码头之间的大桥,将在2025年建成通车。

据负责京灶大桥建设的中铁大桥局京灶大桥项目部书记付孟介绍,京灶大桥为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一座跨南河大桥,总长3110米,其中,京灶大桥主桥为项目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全长约1793米,采用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砼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最大跨径为350米,高度约为126米的南北两个主塔分别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和揭阳市榕城区京冈街道境内。塔柱断面形状综合考虑结构受力需要和建筑景观效果的要求,设计为钻石型,并提取汕头市花“金凤花”和揭阳市花“莲花”作为设计元素,通过花瓣的形态组合进行演变设计“双花”盛开,寓意“汕揭同源,花开连城”。

京灶大桥其实也是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揭阳联络线的终点。据介绍,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揭阳联络线起于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设桑田立交接潮汕环线高速公路(粤高速S85)经关埠镇,止于揭阳市榕城区京冈街道京南村。终点设置主线收费站后,接入环市东路。

据悉,京灶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有效解决榕江南河两岸交流往来的交通需求,加快推进“汕潮揭”三市同城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产业协同发展。

京灶大桥建成通车后,因收费站设于京南村,大桥为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按照高速公路法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和手扶拖拉机等不能上高速公路,因此,需要往返两岸的这类乘客,仍须由河头渡乘船过河;而一些不想走高速路的小车司机,估计还会由京浦轮渡码头过河,京浦轮渡还能走多远,尚需观察。因此,别的地方大桥建成之后渡口立即停摆的现象,似乎在这一段河段,不会马上出现。

由“京浦”到“京灶”的地名文化

每一个地名,都隐藏着历史文化的信息。就如我们采访京冈渡,而实际上当地人和地方历史文献、实物多表述为河头渡一样。那么,京浦轮渡和京灶大桥,又有何地名文化呢?

1996年京浦轮渡项目建成时,采用的是取南河南北两岸揭阳京冈、潮阳灶浦地名一字的缩略,浦即灶浦。浦,其实也是潮阳历史上直浦都的缩略,直浦都作为县辖下的政区,一直存在至民国初年,后来再析为关埠、灶浦和金玉等地。

2003年11月,汕头市潮阳区调整行政区划,将金玉镇和灶浦镇合并为金灶镇。灶浦的“浦”不再在镇级政区地名上出现。而南河南岸的村一级政区中,还有灶内村、灶市社区地名。来到京灶大桥项目立项的时候,金灶、灶内、灶市都是潮阳一侧的标准地名,因而,大桥采用了“京灶”的名字,其实可以视为取自两岸两个地点京冈、金灶(镇级)或京南、灶内(村级)的地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王增鹏对此认为:地名是历史的印记,京冈渡也好,河头渡也罢,都在指示一个地方的人文;从京浦轮渡到京灶大桥,则也隐含着行政区划的变迁。或许人们会从名字联想到,京浦轮渡是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那时候有灶浦镇;京灶大桥是21世纪20年代诞生的,这个时候是金灶镇。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