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网络暴力肆虐八方。
从素人到明星,都饱受其苦:
因「黄谣」抑郁而终的粉发女孩郑灵华;
(资料图)
被网暴压垮走向自杀的寻亲男孩刘学州;
还有前不久,遭受网暴的汶川地震幸存女孩牛钰……
虽说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但即便是官司胜诉,也常常得不到一句道歉。
更糟糕的是,网络暴力的魔爪越来越伸向未成年人。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发布了一份数据:
在13-17岁的美国青少年中,有47%的人遭受过六种网络暴力中的一种。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报告中对于网络暴力的六种定义
很难想象,这些孩子心理正遭受着怎样的煎熬。
互联网时代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需要重点关注。
今天,鱼叔借一部新出的高分英剧,聊聊这个话题——
《我是》第三季
I AM RUTH
说这是一部「剧」,其实有点奇怪。
首先,它就一集。
92分钟,相当于一部电影。
其次,虽然是「第三季」,但故事上完全独立。
从人物到情节,都与前两季毫不相关,所以也可以放心直接食用。
担任主演的,是我们熟悉的凯特·温斯莱特。
而剧中饰演女儿角色的,也是她现实中的真女儿,米娅·塞普雷顿。
前不久,凯特凭借这部剧拿下英国电视学院奖的「视后」。
在发言中,说了这样几句话:
如果我能把这切成两半,我会把另一半给我女儿。
这是我们一起完成的,孩子。
有些日子,她经历许多痛苦,深挖自己的内心,进入非常恐惧的精神状态。
这让我深感震惊。
实际上,凯特自25年前出演《泰坦尼克号》爆火后,也一直受到舆论的侵扰。
「肥温」「肥婆」的称呼,从未消停。
自己好不容易走出身体羞辱的痛苦,现在又看到女儿一代,受到更加严重的网络暴力。
而这部剧,恰是通过一个母亲的视角,侧面揭露了社交媒体的负面效应,对一个中学女孩的深深摧残。
开学第一天,母女俩就因为穿着问题大吵一架。
露丝调侃了一下女儿的短裙——
穿这么短的裙子去学校真的好吗,哈哈。
女儿立马反驳——
那你穿这么低领,这么难看的紫红色裙子真的好吗?
不要因为我穿短裙就指责我。
一开始,露丝以为这只是司空见惯的家常斗嘴。
但没想到,女儿越吵越凶。
语言像机关枪一样不停射出,脸涨得通红,泪流不止。
露丝急忙向女儿道歉。
但女儿的情绪依然失控,甚至用不堪入耳的言语羞辱自己的母亲。
去你妈个婊子,滚开!
说完这些,愤怒离开。
顺便给了老妈一个「国际手势」。
这个青春期叛逆,实在是有些硬核。
在露丝眼里,女儿的问题不止如此。
比如,沉迷手机和社交媒体。
手机不离手,饭也不吃,觉也不睡。
琢磨怎样穿搭和化妆,如何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以供自己发在社交媒体上。
又如,自我孤立,拒绝沟通。
成天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和母亲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沟通。
露丝只能偷听对方,来获取信息。
还比如,极度敏感、易怒。
总觉得母亲在处处针对她,指责她。
母亲让她吃点正常午餐,而不是饼干,她立马感到被冒犯。
那感觉像是被人孤立,任人摆布一样。
女儿的这些叛逆行为,让露丝的生活充满了压力。
早上叫女儿起床上学,就是一件难事儿。
白天在公司也不能安心工作,担心女儿会不会搞出什么事情来。
晚上也没有办法很快安睡。
被女儿不断的手机提示音搞得心烦意燥,还要时不时趴在墙上确定女儿是否睡了。
但是这些都不是露丝最大的压力来源。
女儿一切的不正常,并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而是心理出现了状况。
每次发完脾气,她都会情绪激动地进行反复洗漱。
不洗到破皮都不会停下。
不得不说,女儿的样子可把露丝急坏了。
面对女儿这样的状况,露丝更不敢强制管束,怕适得其反。
于是,只得每天都处于一种小心翼翼的状态下。
不停地对女儿道歉,安抚女儿的情绪。
如果实在压力过大,也只能在车里一个人自言自语发泄一通。
她不是没有想过帮助女儿走出情绪障碍。
但是最起码,要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
可是女儿始终拒绝沟通,让露丝无从下手。
直到有一天,学校老师告诉她,女儿学校表现很不好,成绩下滑很严重,并且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回到家后,露丝的情绪终于爆发了。
对女儿一通诉说。
她痛心于女儿对自己的不珍惜,更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不喜欢这种无力的感觉。
我不喜欢总觉得自己在做错事。
我也不喜欢让一个不知道是什么鬼的学校老师来告诉我:
我的孩子穿得像个荡妇一样去上学,而且她的成绩还在下滑。
我他妈其实根本不在乎你有没有得C、D、B还是A。
但我真正在乎的是,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我在乎的是,你最终会对自己感到痛心失望。
露丝的自白有打动女儿吗?
有的。
但是女儿有给出答案吗?
并没有。
露丝该怎么办?
这部剧的英文片名是「I Am Ruth」。
Ruth既是一个母亲的名字,也是她的所处的困境。
英文中,这个单词也有悲哀、悔恨的意思。
露丝就是出于这样的状态。
像身处暴风雨前夕的大海中,被海浪不停地袭击,别无他法。
女儿的状况越来越糟糕。
她彻底放弃了上学,每天躲在自己的房间中。
窗帘紧闭,灯也不开。
被子裹紧,任由黑暗纠缠着自己。
很明显,女儿抑郁了。
她并不是不想告诉母亲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而是她自己也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具体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直到现在,医学上仍旧没有准确找到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我不需要你那样吼我。
我不知道怎么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
我无法给你任何答案,因为我没有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有一部原因是,女儿长期困于一个不健康的环境。
这个环境就是社交网络。
虽然电影没有直接呈现,她在网络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经历。
但,我们可以从露丝看到女儿社交账号中那些留言的反应中,略窥一二。
看看别人用多不好的话说她。
这都是些什么啊。
按照「大众」标准,女儿或许算不得一个标准的美女。
但要说丑?那也是无稽之谈。
只是她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为了能够在社交平台上放出更好看的照片,得到更多的赞美。
她不停琢磨着,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贴近大众的审美标准。
甚至为了讨好所谓「观众」,不知从哪里买了情趣内衣。
她看着从杂志上剪下来的美人,将那件不合时宜的衣服套在了身上。
对着镜子,扭动身体,找到最优的角度,拍下照片。
修图,配文,发送。
在网络世界中,最不吝啬的就是恶语。
女儿不仅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赞美,反而是铺天盖地的嘲讽与评头论足。
在这些文字的痛击下,她开始对自己产生质疑,对生活失去希望。
我真的很害怕,因为我觉得自己再也无法感受自己了。
而我也不知道我的自我去了哪里。
我真的很害怕自己无法恢复过来。
遇到这种情况,也许很多人会说:
不看这些言论不就好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加拿大一位社交媒体专家贝利·帕内尔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明:
社交媒体,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就像对药物成瘾一样。
每当有人点赞,你就像注射了多巴胺一样,开始感觉良好。
你得到了更多的「社交货币」。
那么我们怎么让自己过瘾呢?
再看一眼点赞数,就这一回嘛。
再发一条状态,就这一回嘛。
对待恶评也是这样。
女儿无法停止继续发照片的行为,也许这次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呢?
她也无法彻底不去看那些留言,万一有赞美之言呢?
一方面,消息的提醒铃声像是催命符一般,恐吓着她。
但如果真的没有了手机,她又会陷入焦虑、恐慌。
这种状况,与药物上瘾毫无分别。
于是,精神逐渐走向崩塌的她,选择伤害自己来得到一刻的轻松。
看着女儿手臂上一道道伤痕,露丝的精神也崩溃了。
这个家庭走进了至暗时刻。
据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发现:
每天花两个小时逛社交媒体的中学生,有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并且更容易有轻生的念头。
自从开始走入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交的基本要素。
尤其是千禧年代之后的青少年,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在网络中完成了对于世界的认知。
当然,网络本身是一个科技工具,并不是问题之源。
微博、推特出现的本意,也不是让大家有一个随意辱骂、攻击他人的平台。
但网络的虚拟性成为了某些人的保护罩。
他们利用这一点来宣泄自己的愤怒,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言语上的羞辱、攻击,形成网络暴力。
这种暴力,也许不是拳拳到肉的直接打击。
但,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就像那部有关人肉搜索的电影《搜索》。
传到网络上的,仅仅是一段没有前因后果的视频,就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暴力。
人们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女人,展开了全民声讨,还引发了各种谣言。
彻底钉死在他们建立起的道德耻辱柱之上。
还有韩国自杀的女明星崔雪莉。
生前,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有关她的不堪言论。
穿衣大胆了,骂。
表情不好看了,骂。
说话不清楚了,直接说吸毒。
和猫咪拍张照片有些另类,直接空口鉴虐猫。
甚至到了死后,各种言论也不停歇。
《我是》第三季的主演凯特·温斯莱特,也曾因为身材原因,被人诟病。
特别是当年出演《泰坦尼克号》后,受到各种言语上的攻击。
好在,凯特是一个强大的女性,这些对于她来说不足挂齿。
前两年出演《东城梦魇》时,也毫不在乎自己面容的衰老和身材的发福。
在大多数场景,几乎素颜出场,甚至要求导演不要删掉亲密戏里露出的小肚子。
此次出演这部英剧,也是希望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身心的隐性影响。
特别是家长们,能够对此事产生足够的重视。
故事的最后,女儿在露丝与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开始改变,尝试回归正常生活。
可现实则是,很多孩子也没有如同露丝一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甚至有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反而怪责孩子太脆弱。
「我那个时候……也没像你这样……」
类似的话实在是耳熟。
他们或许还不明白,网络暴力,很多时候连成年人也无法承受。
更何况,心智都还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呢?
网暴者的惩治,必不可少。
但对于受害者的救助,也急需更多的关注。
全文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