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4年,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为了满足歼7和歼8系列战机改进型号对发动机推力增长的要求,开始研制涡喷14发动机,这是中国人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开始。
2、1986年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完成验证机阶段工作,转入型号研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在研制过程中,作为中国第一款贯彻国军标的发动机,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为涡喷14发动机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劳作。
4、该型发动机1993年开始装机试飞,并于2002年定型,代号“昆仑”。
5、“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对于中国航空动力来说是一次跨越,正是因为有了它,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发动机生产大国的五强之一。
6、可以说“昆仑”发动机是中国航空动力一块坚实的地基。
7、涡喷14“昆仑”发动机选用了涡喷13发动机的3级低压压气机和缩小的“斯贝”发动机前7级高压压气机的叶片造型。
8、另外,根据涡扇6以及涡喷15等发动机的经验,设计出燃烧室、高低压涡轮和加力燃烧室等部件。
9、研制初期,高低压压气机的不匹配成为最大的一道难关,最后设计出新的第四级低压压气机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10、研制过程中,高压涡轮叶片根部断裂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在1987底至1998年初的试车中,就出现了类似问题。
11、由于“昆仑”发动机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冷却涡轮叶片技术以及气膜冷却技术,之前虽然有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但还没有工程应用经验。
12、断裂故障的发生就是由于叶片根部壁厚超差、气膜孔再铸层微裂纹及孔边锐角形成疲劳源等综合因素造成。
13、原因找到后,运用改进创新工艺、严格控制操作规程和无损检测等措施,使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14、经过5000多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叶片完好无损。
15、此后通过大量考核,证明故障原因分析正确、排故措施有效,终于摘下这颗“王冠上的明珠”。
16、进入空中试飞后,随着试验环境的改变、试验项目的增加和试验难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对发动机研制规律认识方面的不足,发动机先后出现了管路渗漏油、空中滑油消耗量大、舱温高等问题。
17、以后随着飞行包线范围的扩大,又出现了部分加力脉动、加力点火成功率低、高空大速度飞行喘振停车、高空小速度切断加力停车等十几项重大技术问题。
18、与此同时,研制人员还按国军标的要求作了几百项试验,如滑油中断试验、电源故障试验、超温试验、输油管路着火试验、吞入大气中液态水试验等,都比实际飞行使用的条件苛刻。
19、不少试验在我国是首次进行,甚至连试验设备都没有,只能先从设计试验设备入手,接着制造、调试,有的仅设备调试工作就要花好几年时间。
20、设备调试完成后,要进行试验,但国内尚没有掌握试验技术,国外则严格保密,在资料上不可能查到,还要进行试验技术的研究。
21、有的试验开始前就要经过2~3年的先期准备,所以原型机研制时间就比较长。
22、就拿滑油中断试验来说,国军标的要求是最高转速时滑油中断30秒,发动机不出现任何损坏,而实际要做到这点是相当难的。
23、俄罗斯AL一31F发动机也只能做到中断17秒,最终我国的研制人员还是成功了。
24、1997年底在高空大马赫数试飞中,“昆仑”发动机出现喘振停车故障。
25、总部机关成立以发动机总师严成忠为组长的联合攻关组。
26、严成忠仔细查阅分析数以千计的试飞数据,从纷繁复杂的数百条曲线和壁面静压分布中,找出了末激波的位置,确定进气道的工作状态,计算出进气道与发动机的调整量。
27、在联合攻关组会上,他详细分析了故障现象、物理本质和原因,并提出了具体排故措施,但部分同志有疑虑。
28、为了尽快统一认识,决定首先对“昆仑”进行喷水逼喘试验,进一步验证发动机的喘振裕度。
29、1998年新年前夕,严成忠飞回沈阳。
30、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力量日夜赶班设计和制造喷水逼喘试验设备,从设计、加工到安装调试结束,原来说需要3个月,结果只用了18天。
31、虽然“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最终胜利完成,但18年的研制过程太长了。
32、就80年代的超7战斗机而言,选用“昆仑”发动机显然可望而不可及。
33、即使时至今日,考虑到涡喷发动机的耗油率问题,“昆仑”发动机还是无法满足要求。
34、对发动机的急迫需求,使中国航空人的眼光瞄向了国外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